欢迎访问《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官方网站!

2012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2-25
  

  • 全选
    |
    临床研究
  • 尧荣凤,李智,许国祥,陈小文,徐龙,薛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21-323.
    摘要 ( ) PDF全文 (827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27(IL-27)在哮喘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64例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铜兰蛋白(CER)、转铁蛋白(TRF)、α1-酸性糖蛋白(AAG)和结合珠蛋白(HP)]的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IL-25、IL-27浓度,并与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并对急性加重期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5、IL-27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ER、TRF、AAG和H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患者临床缓解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HP、IL-25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较临床缓解组高(P<0.05);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TRF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临床缓解组(P<0.05),临床缓解期组TRF的含量出现上调,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哮喘患者血清IL-25、IL-27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ER、TRF、AAG和HP)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HP能作为较好反映哮喘病情活动的指标,表明IL-25参与了哮喘的炎性病理过程,但其在哮喘炎性病理过程中起何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王蕾,鲍中英,苑晓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24-326.
    摘要 ( ) PDF全文 (816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近年来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规范用药,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并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从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CDS)”进行评分,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185例患者中,按Maria评分,10~13分(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63例,14~17分(很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为122例;肝细胞损伤型151例(81.6%),胆汁淤积型27例(14.6%),混合型7例(3.9%);引起肝病的可疑药物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草药(占25.9%,48/185例)、抗结核药(占16.8%,31/185例)、抗肿瘤药(11.4%,21/185)、抗生素类药(6.5%,12/185)、抗甲状腺药(5.4%,10/185)、降脂药及心血管病药(4.9%,9/185)等。主要表现为乏力(70.3%)、食欲不振(61.1%)、厌油腻(54.6%)、尿黄(53.0%),且有21.1%的患者无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后总有效率95.8%。结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和抗生素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病因,绝大多是发生在12周内。药物性肝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其临床特点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相似,无特异性,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前提,绝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
  • 姚上华,裴豪,蒲云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27-329.
    摘要 ( ) PDF全文 (819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L-2、IL-6、LPS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普通保肝治疗,血必净组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血必净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6、内毒素及肝功能、PTA的变化。结果二组患者IL-2、IL-6均于治疗后第五天上升然后下降,血必净组IL-2、IL-6在第五天的峰值及第十天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LPS治疗后均下降,第十天时血必净组L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患者肝功能的损伤较对照组更快改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拮抗内毒素,更好的保护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 王晓蕊,黄彩云,韩素桂,张景华,李世龙,周秀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30-332.
    摘要 ( ) PDF全文 (882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37例肝病患者血清,依据病理诊断将所有病例分为PLC组与良性肝病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L3、GP73浓度,分析两组病例AFP-L3以及GP73浓度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AFP-L3、GP73在PL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LC组AFP-L3浓度(109.04±62.51ng/m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25.96±49.43ng/mL),P<0.001;绘制AFP-L3浓度诊断PL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19,以AFP-L3浓度37.89ng/mL为临界值,AFP-L3浓度诊断PLC的敏感性为83.69%,特异性为88.88%。PLC组GP73浓度(131.27±26.15ng/m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80.77±16.38ng/mL),P<0.001;绘制GP73浓度诊断PL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6,以GP73浓度110.46ng/mL为临界值,GP73诊断PLC的敏感性为76.09%,特异性为84.44%。结论应用AFP-L3浓度在PLC与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而采用GP73浓度诊断PLC虽敏感性较低,但却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 胡书生,王慜杰,高佳,齐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33-337.
    摘要 ( ) PDF全文 (889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426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术前CEA水平分为两组:CEA正常组(﹤5ng/mL)和CEA升高组(≥5ng/mL)。跟踪随访上述病例并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学指标同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血清CEA升高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CEA正常组(P<0.001,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术前血清CEA水平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血清CEA可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 赵冠飞,房亚哲,吴琳,翟玉华,张洪涛,陈文明,王清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38-342.
    摘要 ( ) PDF全文 (1037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2-DE)和质谱技术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寻找MM特异性蛋白标记物。方法收集MM患者5例、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各10例,三组样本等体积混合,去除高丰度白蛋白和IgG,应用2-DE分离3组血清样本,凝胶经银染显色和图像数据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凝胶软件分析MM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2-DE图谱,共得到51个三倍以上差异蛋白点,对上述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共鉴定出22种阳性蛋白,其中13种蛋白表达上调,包括高表达蛋白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IO1亚型2、Rab相关蛋白Rab37亚型2、HP蛋白、锌指结构α2糖蛋白等;9种蛋白表达下调,包括α2-HS-糖蛋白、转铁蛋白、多聚素-1等。结论MM组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有助于MM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为MM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 刘克芹,刘晨,尹卫东,石万元,陈江平,温晓艳,李宝亮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43-345.
    摘要 ( ) PDF全文 (761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新生儿胰岛功能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产50例。孕期39~41周,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检测两组胎儿脐血胰岛素(INS)、C肽(C-P)和胰岛素抗体(ANS),用流式细胞仪酶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CD4、CD8)。结果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淋巴细胞CD4抗原、CD4与CD8混合抗原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而CD8抗原却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女性婴儿脐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男性婴儿脐血淋巴细胞只有CD4与CD8混合抗原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新生儿脐血胰岛素(INS)、C肽(C-P)明显低于阴道分娩产组(P<0.05),胰岛素抗体(ANS)两组均为阴性。结论剖宫产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胰岛功能,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剖宫产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 兰旭青,陈志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46-347.
    摘要 ( ) PDF全文 (749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不孕不育妇女的甲状腺抗体水平,通过测定不孕不育女性血清中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水平,并与10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用以判断甲状腺抗体水平与临床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100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和100名正常健康血清进行a-TG、a-TPO的测定。结果100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中ATA总阳性率为25%,与正常对照组抗甲状腺抗体(ATA)总阳性率19%相比差异显著,其中抗甲状腺抗体导致反复流产率为16%。结论妇女不孕不育可能与甲状腺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不孕不育病因的检测指标。
  • 李伏燕,吴立兵,刘刚,王卫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48-350.
    摘要 ( ) PDF全文 (809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检测、99Tcm-MIBI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治疗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对260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并经131I清甲治疗后进行随访。DTC患者停用甲状腺素4周后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服用诊断剂量131I185MBq(5mCi),于次日行131I全身显像(131I-WBS),分析Tg检测结果与131I-WBS的相关性;对Tg阳性而131I-WBS阴性的病人行99Tcm-MIBI显像,分析99Tcm-MIBI显像对于DTC患者的随访价值。结果260例DTC患者中经过取样活检证实出现复发或转移者42例。其中Tg阳性患者40例,阴性2例,131I-WBS阳性患者36例,阴性患者6例;在40例Tg阳性患者中,131I-WBS阳性患者35例,其131I-WBS阳性检出率与复发或转移者的总阳性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5例Tg阳性而131I-WBS阴性的患者进一步做99Tcm-MIBI显像检查,有4例检出阳性病灶。结论DTC患者清甲术后,Tg检测结果与131I-WBS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无论何种检查出现异常,都提示体内存在肿瘤转移灶的可能性;当DTC患者清甲治疗后Tg阳性而131I-WBS阴性时,99Tcm-MIBI显像有助于转移灶的检出,是131I-WBS有益的补充。
  • 施鸣,范璐,陈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51-352.
    摘要 ( ) PDF全文 (747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值,并按骨密度值将136例患者分为63例骨量减少组和73例骨质疏松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N-MID),总骨I型前胶原N端肽(PI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水平。结果在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测定结果分别为21.63±24.77ng/mL和21.4±15.6ng/mL、PINP分别为46.8±46.37ng/mL和61.4±52.83ng/mL、β-crosslaps分别为0.48±0.46ng/mL和0.49±0.40ng/m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N-MD、PINP、β-Crosslaps只反映绝经后妇女骨转换的高低,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无明显帮助。
  • 杜洪良,黄学亮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53-355.
    摘要 ( ) PDF全文 (836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糖链抗原153(CA153)、细胞角质素片段19(CY211)和CEA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乳腺癌组、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CA153、CY211和CEA含量,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增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A153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二指标间无统计学意义;而乳腺癌组CA153和CY21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CA153含量与乳腺增生组相比较显著降低,而CY211和CEA含量显著升高;CA153、CY211和CEA单项检测时,CY211的诊断价值最高,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5%和68.1%;CA153、CY211和CEA联合检测时,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4%和74.6%。结论三项指标联检可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 申晨,邹小兵,邹俊华,申阿东,钟南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56-359.
    摘要 ( ) PDF全文 (819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自闭症儿童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是否存在变异,为寻找自闭症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为揭示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B淋巴细胞建系、淋巴细胞培养、细胞周期检测以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一个汉族自闭症家系进行研究。该家系由父母及6个子女组成,父母表现型正常,而其中3名子女为自闭症患儿,3名为非自闭症儿童。结果分析显示,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在自闭症儿童组(相对于非自闭症儿童组)出现了S期细胞比例的增加和G0/G1期细胞比例的减少,同时代表增殖能力的“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也出现显著增加。结论细胞周期的变化依赖于细胞内调控机制的改变,可能涉及到多种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和调控变化,自闭症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异这一现象为进一步揭示自闭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此外,如果本研究结果能够在大样本中得到肯定,则可作为自闭症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辅助诊断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础研究
  • 朱美财,马红雨,王红,陈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60-363.
    摘要 ( ) PDF全文 (864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克隆并表达尿调节素(Tamm-Horsfall,THP)蛋白片段的基因,检测其抗原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THP蛋白片段基因,测序后将目的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载体,转化至大场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THP蛋白片段。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用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与THP单克隆抗体结合活性。结果克隆THP蛋白片段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95bp编码65个氨基酸。表达的重组THP蛋白片段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菌体蛋白纯化后,经western-blot检测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地克隆和表达了THP片段的基因,为抗THP单克隆抗体制备和THP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方法研究
  • 雷红,董梅,赵利,孙敏霞,孟祥红,杨彩娥,朱蕾,杨昌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64-365.
    摘要 ( ) PDF全文 (837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改良Hodge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纸片法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检测能力。方法改良Hodge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纸片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改良Hodge试验(三种不同纸片法)同时检测33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应用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纸片法),阳性为22株,阳性率为66.7%;改良Hodge试验(厄他培南法),阳性为17株,阳性率为51.5%;改良Hodge试验(美罗培南法),阳性为8株,阳性率为24.2%。结论改良Hodge试验(三种不同纸片法)筛选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中,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纸片法)敏感性最高,而改良Hodge试验(美罗培南纸片法)敏感性最低。
  • 翟士桢,王雪鹃,谢卿,赵起超,张宏,杜进,杨志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66-370.
    摘要 ( ) PDF全文 (885KB)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HER2阳性胃癌显像剂99Tcm-Herceptin的标记方法,并进行荷瘤动物模型的显像研究。方法分别采用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法和2-亚氨基噻吩(2-iminothiolane,2-IT)法标记赫赛汀(Herceptin)。评价不同标记方法对抗体活性和标记率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标记抗体99Tcm-2-IT-Herceptin的体外稳定性。建立HER2阳性胃癌动物模型,并进行显像研究。结果2-IT法标记Herceptin具有较高的标记率(>95%),且不会破坏抗体的完整性。标记抗体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荷瘤动物模型注射99Tcm-2-IT-Herceptin24h后,可以得到清晰的肿瘤显像结果。结论99Tcm-2-IT-Herceptin具有较高的标记效率和体外稳定性,对所采用的HER2阳性动物模型具有靶向性,可能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HER2阳性胃癌显像剂。
  • 研究报告
  • 车艳苓,丑广程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71-372.
    摘要 ( ) PDF全文 (749KB) ( ) 可视化 收藏
  • 吴爱清,郭雅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72-3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曾,刘国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74-375.
    摘要 ( ) PDF全文 (754KB)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晗,史小波,陈彤,陆永辉,黄鑫刚,张克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76-377.
    摘要 ( ) PDF全文 (736KB)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苏强,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78-379.
    摘要 ( ) PDF全文 (745KB) ( ) 可视化 收藏
  • 庄岳鹏,庄惠萍,吴双,张纯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80-381.
    摘要 ( ) PDF全文 (739KB) ( ) 可视化 收藏
  • 于文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 19(6): 382-385.
    摘要 ( ) PDF全文 (731KB) ( ) 可视化 收藏